乳腺癌抗癌宝典
每天分享一点知识,希望对你的康复有帮助。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目前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
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
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20岁以后发病率开始上升,多数集中在40~60岁,其中又以45~49岁和60~64岁为最多。
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水平高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
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
从发病年龄高峰看,正好是雌激素分泌水平较高的时期。动物实验也表明雌激素可增加乳腺肿瘤的发生率,缩短致癌物诱癌时间,因而建立了雌激素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雄激素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部分研究证实绝经后妇女体内雄激素水平与乳腺癌危险性呈正相关。
催乳素对乳腺癌的发生也有促进作用。
患乳腺某些良性疾病的病人发生乳腺癌的机会明显增加。其中以乳腺增生病和腺纤维瘤较易发展成为乳腺癌。
心理因素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着一定作用。中、西方医学均早已发现,抑郁质的人比乐观开朗者更易患乳腺癌。
月经初潮越早、绝经年龄越晚、第一胎足月妊娠年龄越晚、产次越少或不生育、产后哺乳时间越短或不哺乳,越易发生乳腺癌。
高脂高热量饮食所致的肥胖者、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易患乳腺癌。
膳食纤维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者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每日饮酒3次以上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50%~70%。
有资料显示,有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患乳腺癌的美国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概率较无家族史者高2~3倍。
欧、美国家做了大量研究,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BRCA-1、BRCA-2,还有p53、PTEN等,与这些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称为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比较复杂,我国将乳腺癌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性癌、浸润性非特殊性癌和其他少见的癌五大类。
分子分型,是指对乳腺癌进行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根据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的特性来进行分组。
分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ER或PR阳性、HER2阴性),HER2阳性乳腺癌(ER阴性、PR阴性、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ER阴性、PR阴性、HER2阴性)三大类。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80%病人因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而到医院就诊,早期一般无疼痛,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肿块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多为单发,质地一般较硬,边界多不清楚,活动度差,表面欠光滑。
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库柏)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出现“酒窝征”。
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可引起局部水肿,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
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
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
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
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乳腺位于体表,根据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例不难诊断。
为了进一步确定肿瘤的范围、病期、病理类型,需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
诊断乳腺癌常选用以下几项检查。
乳腺X线摄影包括钼靶软线摄影和干板摄影,是目前诊断符合率较高的方法。
乳腺癌的X线直接征象有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均匀的圆形影、分叶状块影、毛刺状块影、透光环状块影。
另外,还可呈现出一些间接征象,如恶性钙化灶、血管异常像等。
用特殊光源和摄像机将可见光和不可见近红外线光同时透照乳房所形成的影响一同摄取,经计算机处理后显示于监视器荧屏上,供分析、诊断之用。本法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约为80%。
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癌具有简便、快速、经济、诊断正确率高等优点,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方法,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
乳腺彩超对人体没有损伤,对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均较理想。
磁共振(MBI)检查可以发现多灶、多中心的小病灶,也不失为一种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最后确诊还将依据细胞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在临床检查发现异常的基础上进行活检,可用穿刺的方法,也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一旦发现癌细胞就马上采取治疗。
若患者有乳头溢液,还可开展一些针对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如乳管镜、乳腺导管造影、溢液细胞学涂片等。
乳腺癌治疗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及时彻底地手术切除,因此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疗法。
根据具体病情和结合放疗或化疗,可选择传统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全乳房切除术、保留乳房的术式。
主要用于术前和术后的辅助治疗,辅助化疗可提高治愈率。化疗还可用于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达到延迟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对比研究发现,术后放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局部复发。
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酌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及中医药辅助治疗等多种手段。
对早、中期乳腺癌患者争取治愈,对晚期患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免疫和中医中药治疗以外,内分泌治疗对预防乳腺癌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含有多种激素受体,如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雄激素受体、催乳素受体等,相应的激素与受体结合协调着乳腺的正常生长发育。
部分乳腺癌细胞可以保留这些受体,并受相应激素影响。这些乳腺癌的生长与发展具有激素依赖性。
内分泌治疗的机制是改变激素依赖性肿瘤生长所需要的内分泌环境,使肿瘤细胞停止生长,从而达到临床缓解。
临床资料表明,内分泌治疗可使45%~50%晚期乳腺癌病人受益。
分子靶向药物赫赛汀是一种针对HER-2/neu原癌基因产物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地抑制HER-2受体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无论是联合用药或是单药,赫赛汀均取得了明显疗效。
乳腺癌根治术后可引起患侧上肢水肿和肩关节活动受限,勉强活动会导致局部疼痛,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此可通过臂功能康复训练加以治疗。
术后1~5天,活动手指、掌、腕及肘关节,以促进血液回流。
术后6~10天,患侧臂呈内收内旋位置于腹部。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扶托肘关节,使患侧手放于对侧肩部或触摸对侧耳朵。
从术后第14天开始,在健侧手的帮助下将患侧手置于颈后,慢慢向健侧移动,直至触到健侧耳朵,并于适当时机抬头挺胸。
术后第3~4周开始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做抬高患侧上肢运动,练习扶墙上移锻炼,并做好标记。
该训练一直到患侧上臂抬高至正常活动范围为止。
同时,乳腺癌患者术后应重视康复锻炼,除一般性的散步和各种活动外,还可选择特殊的运动锻炼方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郭林气功等。
通过有计划的锻炼,患侧上肢康复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可明显改善。
术后康复期饮食调护,建议均衡饮食,平衡各种鱼类、猪肉、牛羊肉等肉类的摄入,保证蛋白质供给量,建议吃农家散养的鸡、鸭肉。
可适当选用芋艿、荸荠、橘核、橘络、橘皮、海参、海带、紫菜、鲍鱼等具有一定的软坚散结作用之品;
螃蟹、黄鱼等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之品;
清热解毒之品如绿豆,各种瓜果如冬瓜、黄瓜、丝瓜、丝瓜藤汁、西瓜等;
大蒜、蘑菇类食物均有抗癌作用,乳腺癌患者可适当选用。
饮食禁忌:忌食油腻;忌食含致癌物质的食品;忌食含有雌激素、生长激素的食品,如各种激素喂养的鸡和鸭、蜂王浆、哈什蟆等雌激素含量高的食品。
中医认为癌症患者多为阴阳气血亏损、正气虚弱,中医食疗不仅能药食兼用,且能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达到补中益气、益肾滋阴的目的。
尤其对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中出现的各种不适,例如白细胞减少;(详见癌症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怎么办?)
消化道反应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倦怠,乏力,头痛,眩晕,腰酸,怕冷,抑郁不舒,烦躁,失眠,潮热,盗汗等症状具有较好疗效。(详见乳腺癌食疗验方)
1、适宜饮食
乳腺癌术后,可给予益气养血、理气散结之品,如山药粉、糯米、菠菜、丝瓜、海带、鲫鱼、泥鳅、大枣、橘子、玫瑰花等;
乳腺癌放疗时,易耗伤阴津,故宜服甘凉滋润食品,如杏仁霜、杷果、白梨、乌梅、莲藕、香蕉、胡萝卜、苏子、银耳、橄榄等;
乳腺癌化疗时,若出现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现象,可食和胃降逆、益气养血之品,如鲜姜汁、甘蔗汁、鲜果汁、佛手、番茄、生薏米、粳米、白扁豆、灵芝、黑木耳、桂圆肉、羊肉等。
提倡多食鱼类、海藻及植物性蛋白、粗纤维食物,如新鲜蔬果、豆类及豆制品、菌菇类食物等。
宜食海带、海藻、紫菜、牡蚝、芦笋、鲜猕猴桃等具有软坚散结的食物。
2、少吃或禁忌
乳腺癌患者应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如少食肥肉、乳酪、奶油等,
乳腺癌患者慎食母猪肉、醇酒厚味等助火生痰有碍脾脏运化的食物。
温馨提醒:身体有不适时,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缓解症状。
1.丝瓜络100克,橘核30克。共煎液,以此汤煮粥或饭,常食。用于各类乳腺癌患者。
2.蒲公英粥:蒲公英50克,梗米100克。将蒲公英洗净,切碎,煎取药汁,放入梗米煮为粥;作早餐食用。
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宜于乳腺癌初期热痛者。
3.夏枯草蜂蜜粥:夏枯草、糯米各100克,蜂蜜适量。
将夏枯草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加入水及糯米煮粥,熟时加入蜂蜜即可,每次1碗,每日2次,连服3周。
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宜于乳腺癌见有肿块者。
4.道遥鲫鱼汤:丝瓜络15克,当归和白药各9克,橘皮和柴胡各5克,白术和茯苓各6克,水发香菇20克,鲫鱼1条(500克左右)。
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用葱、姜、黄酒、盐腌渍。将丝瓜络、当归、白芍、橘皮、柴胡、白术、茯苓水煎,去渣取汁,油锅烧热,放入鲫鱼煎至两面微黄时取出。
锅内放入葱、姜略炒,放入药液、盐、黄酒、胡椒面、香菇,烧沸后放入鱼,汤变浓后加入味精,淋入麻油即可,食鱼喝汤。
此方可健脾舒肝、理气解郁,适宜于乳腺癌见有乳房肿块者。
5.象贝、半夏各15克,青皮10克。共煎液,以此汤煮粥或饭,常食。用于乳腺癌手术后,已有腋下淋巴转移者。
6.忍冬藤100克煎水代茶饮用。用于乳腺癌术后进行放射治疗或皮肤红肿者。
7.黄芪、天冬各15克,共煎液,以此汤煮粥或饭,常食。用于乳腺痛手术后气血虚弱者。
温馨提醒:身体有不适时,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缓解症状。
(1)龙凤羹:眼镜蛇肉、鸡丝、鸽蛋加调料炖为浓羹,食肉喝汤。
(2)蟾蜍煮肉:蟾蜍2只,洗净去皮,精肉、葱花同煮(《抗癌食谱》)。
(3)蟾蜍鸭:蟾砂散10g、荔枝果30g,同放鸭肚中煮食(《抗癌顾问》)。
(4)芦笋菜:芦笋60~120g,煮食(《抗癌顾问》)。
(5)菝葜煮海鳗:菝葜(中药)60g切碎,煎汤取汁,将汁与海鳗加调料煮之作肴(《肿瘤康复指南》)。
(1)蛤蟆银耳羹:蛤士蟆3g,银耳5g,煮羹食(《金峨山房药录》)。
(2)海参鹑蛋:海参、鹌鹑蛋、苁蓉片5g,香菇5g,加作料烹制(《松鹤楼药膳谱》)。
(3)水煮蛏子:蛏子洗净,去泥,加水煮熟,代肴食之(《曲池食谱》)。
(4)人参叶茶:人参叶9g,煮茶代饮(《肿瘤康复指南》)。
(5)海带肉冻:海带泡软,洗净切丝,猪肉等量切块,加作料,文火煨成烂泥状,晾凉成冻而食(《饮食疗法100例》)。
(1)泥鳅蒜泥:蒜泥、泥鳅共煮,不加盐食之(《饮食治疗指南》)。
(2)内外鲫鱼方:鲫鱼山药共煮食,另以季子鲫鱼膏外敷,鲫鱼1条、山药120g,共捣如泥,再加麝香少许外涂(《医宗金鉴》)。
(3)黄芪皂刺鲤鱼粥:黄芪30g、皂刺30g,煮汁;取汁加鲤鱼煮粥(《抗癌顾问》)。
硒化合物防治乳腺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于硒抗肿瘤的机制存在以下几种说法:
①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的形成;②促进细胞凋亡;③调节雌激素受体的表达;④抗氧化作用⑤调节抑癌基因;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⑦稳定DNA结构。
其中促进细胞调亡是硒化合物防治肿瘤的最新和最重要的机制,细胞凋亡与人体疾病的发生和预防关系密切。
肿瘤在组织中发生是由于细胞增殖的速度超过了细胞由凋亡导致的消亡速度,破坏了正常组织的平衡。
硒能抑制致癌物的作用,是由于硒化合物能降低细胞增殖的速度或增加细胞凋亡的速度,或两者兼而有之。
了解硒元素咨询硒教授微信CSL623296388
癌症本身就是一种应激源,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其产生各种心理症状,而这些心理症状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康复,并有可能加速癌症的发展。
对乳腺癌患者来说,她们不仅经受一般癌症患者的各种不适应情绪和行为反应,如焦虑、抑郁、悲伤、愤怒、恐惧等,还要受到因手术治疗对女性特征所带来的严重影响。
乳腺是女性的第二性征,也是女性美的象征之一。乳腺癌手术切除会造成女身体缺陷,影响形体美,加上担心丈夫嫌弃或影响今后的性生活,这在年轻女性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病人往往会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自卑,不愿与他人接触,孤独、回避、内心有烈的压抑感。
情志因素是乳腺癌发病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转移复发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患者应重视情绪的调节,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
乳腺虽为性器官,但乳腺手术对今后的性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关键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至于美观方面,可以通过佩戴人工乳房可以弥外在形象的缺陷;
坦然面对乳房的缺失,夫妻之间进行沟通,用爱的力量促进康复。
此外,建议乳腺癌患者积极参与社区、医院组织的乳腺癌沙龙活动。
它的成立旨在医生和患者、患者和患者之间搭建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并提供一个交流乳腺癌康复经验的场所;
与病友共同构建一个相互支持、温暖和谐的康复环境,从而达到加强患者坚持治疗、提高患者系统监测和随访的长期管理目标。
不少患者因为恐惧、焦虑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吃不好,睡不着,头晕,精神状态差。
需要咨询心理医生,通过开导或锻炼,消除恐惧,缓解焦虑,从而促进康复。
不少乳腺癌患者通过硒教授CSL623296388意象治疗课程,利用内心的意象,克服了心理恐惧,采用积极的行动,促进了乳腺癌康复。
4、放松训练法:
患者需要学会放松训练法及内心意象疗法,让自己的心情放松及平和下来,下面介绍的是放松训练法,内心意象疗法详情与硒教授联系,微信CSL623296388:
1)让患者要处在安静的环境,保持一个舒适的姿态;
2)患者自己要闭目养神;
3)尽量让患者放松全身,包括全身肌肉,从脚开始逐渐进行到面部,完全放松;
4)用鼻呼吸,并能意识到自己的呼吸,当呼气时默念1……,吸气时默念2……;
5)上一动作持续20分钟,可以睁开眼睛核对时间,但不能用报警器。
结束时首先闭眼而后睁开眼睛,安静地坐几分钟;
6)对深度的松弛是否能成功达到,这一点不要担心,只要耐心地维持被动心态,让松弛按自己的步调出现。
当分心的思想出现时不要理睬它,并继续默念1……和2……,随后松弛反应将不费力地来到。
进行这种训练,每天1~2次。不要在饭后1小时内进行,因消化过程可能会干扰预期效果。
5、意象治疗
学会内心意象治疗方法,对自己所希望的事件产生内心的意象,通过意象的形成,在心中明确希望发生什么事情,通过反复的陈述,马上就会预期自己所希望的事情会真的发生。
由于积极展望的结果,病人就用与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标相一致的方法开始行动。
从而减轻对癌症的恐惧,改变病人的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增强要活下去的信心和意志,促进机体的免疫机能,改变癌症的进程。
这是针对癌症患者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找硒教授微信CSL623296388报名学习。
患者普遍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做了手术、出了院”就算痊愈了,盲目乐观,对内分泌治疗等长期治疗及复发转移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疾病监测内容包括:病史回顾、体格检查和患者复发症状的监测,这些是随访中最基本的检查项目。
患者若出现如新发肿块、骨痛、胸痛、腹痛、持续性头痛、呼吸困难等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建议所有的患者第1~第3年,每3-6个月进行一次仔细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在第4~第5年,每6~12个月进行一次,然后每年一次。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全血细胞计数、生化检查、乳腺钼靶摄片、骨扫描、胸片、肝脏超声、CT、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CT)、肿瘤标记物(CEA、CA153、CA27.29)等检查项目。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防止肥胖,坚持锻炼;
2、 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3、 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4、提高心理素质,调整心态。
乳腺位于体表,易于检查,乳腺癌有较长的临床前期,又有可靠的检测方法,很适合二级预防。
许多国家采用乳腺X线片、临床体检和自检的方法对高发年龄组人群进行普查,发现了许多早期癌症病人,大大降低了乳腺癌的死亡率。
普查对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认为我国乳腺癌的普查对象以30~64岁妇女为宜。
普查方法:乳腺体检和乳腺X线片、乳房自检、近红外线检查等。
其中乳腺自检最方便,关键是要教会每一个适龄妇女自检的方法。
自检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月经过后的2-3天。触诊时要注意将手平放在乳房上,用并拢的手指轻轻触接乳房,切记不要用手指抓捏,以免将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是肿块。
普查间隔期:自查可每月进行1次,其他检查可1.5-2年进行1次。
1、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
2、 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⑴ 家族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⑵ 家族中有乳腺癌者,发病年龄在45岁前;
⑶ 家族中有2人患乳腺癌患者(1人双侧或2个单侧),发病年龄在45~50岁;
⑷ 家族中有2人或2人以上患乳腺癌/ 卵巢癌/ 输卵管癌/ 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⑸ 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⑹ 曾患有乳腺癌、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中1种或多种者。
1、 一般妇女
⑴ 40岁之前不推荐筛查;
⑵ 40岁开始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
⑶ 对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⑷ 70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2、 乳腺癌高危人群
⑴ 推荐40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
⑵ 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 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
⑷ 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
⑸ 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核磁共振MRI检查。
曹老师请你记住:如果在抗癌的过程中,你感觉孤单,感觉无助,感觉绝望,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你都可以找我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