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分享一点知识,希望对你的康复有帮助。
一位胃癌的患者给我很多次的信息,她精神恍惚了差不多1年,瘦得可怜,因为害怕手术,所以采用保守治疗,可是经常会出现胃出血的状况。
了解她的情况后,发现她习惯性往不好的方向去想,当有点不舒服,总是感觉自己快不行了。
出血控制后,胃口好点了,就忘记忌口,然后嚼食不大注意又引起,结果又折腾自己。
不管是饮食还是运动,还是练习睡眠方法,她很难坚持,用她的话来说:既想快活又不能坚持改变习惯。
导致生病的病因不去除,身体上还存着癌细胞喜欢生长的环境,如何能获得康复?
其实,身体的健康与否与自身的习惯有着重要的关系,与个人的自控力有很大的关系。
有些人,知道某些行为习惯对康复不利,就会坚决改掉;但是,有很多人,总是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出现严重问题才后悔不已。
一、要命的“炝虾”
泉老先生,70岁,1999年确诊食管癌,中下段梗阻,不愿手术;
进行腔内放疗,做了一半,太难受了,倔强的老人认为比不做还难过,拒绝再做,转用中医药。
2~3年后复查,除局部食管变狭窄、有瘢痕样改变外,一切均可。
2003年夏季,天气闷热难熬,食欲不好,他一定要用宁波人习惯的“蟹糊”下饭,老伴拗不过,每日限量给他。
吃了几次,没什么不良反应,这回老头来劲了,以为没什么事情了,就一定要吃“炝虾”(炝虾需用白酒)。
他女儿咨询中医何教授,认为绝对不行,女儿转述了医生的建议,不能吃。
老头就开始发脾气,老伴没办法。于是,他偷偷炝了500克,再“拼死”把500克炝虾全送下肚。
十几分钟后胸口烧灼样痛,吐出鲜血伴食物残渣,即送医院抢救,但终因食管破裂伴上消化道出血而身亡。
原来老头原先嗜酒如命,食管癌也是因为这个不良的习惯。没想到,4年间精心调治,费心照料,日日祈盼康复,但竟败于500克“炝虾”!
二、夺命“甲鱼”
林某,70多岁,好食荤肉,患胰头癌,中医保守治疗为主,未行手术、化放疗。
3年多,病情非常稳定,全家人十分欣慰。有一天,女儿带回一只1.2千克的野生甲鱼回来,家人都以为野生甲鱼很“补”。
于是,当晚蒸熟,想让老爸好好补一补,家人舍不得吃,老人一口气独自吃下。
晚上9点多剧烈胃痛,急送就近医院就诊,第二天已出现黄痘,终致不救而亡。
三、好心办坏事
一位患者,70多岁,晚期肠癌,不完全梗阻,体质太差,无法做手术,做了两次化疗,滴水未进,腹痛,便秘,十分消瘦和虚弱。
后来通过中医的调理,促进了胃肠的蠕动,患者的精神逐渐增加,而且还能大便了,能吃一点粥。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家人非常开心,但是,好转一周之后,患者又出现了腹痛,厌食,呕吐,精神差。
原来,患者老伴见她病情有好转,能吃东西了,就每天熬粥让她多吃。
一天特地寻了一只老母鸭,加红枣、桂圆一起熬,熬透了,就让患者吃,吃不下,还让她多吃一点。
结果又出现原来的症状了。她老伴非常后悔,“我是看她太虚了,想给她补一点,能看到她吃得下东西,就很开心。”
没想到,却好心办了坏事。
四、为何会出现这些“补”坏事呢?
3个例子,情况各有不同,却有共同点,就是康复期没坚持良好的饮食方式和习惯,通俗地说,就是“没管好自己的嘴”。
治疗期间,患者及家属一般对“嘴”总是管得很严的,80%~90%都能管好嘴。
3~5年后,进入巩固期,特别是康复期,有人就忘乎所以了,失去警惕性,或无知或嘴馁,图一时口腹之欲,放纵了“嘴”。
对于康复期患者,虽症状好转或已基本消失,身体各项功能正在逐步恢复中,然而经历手术化、放疗后,身心受到极大伤害,需要很好的调治。
这时候,不当饮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为此时身体的各种器官和功能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变故和侵装,会因此受到极大伤害。
因此,肿瘤患者的稳定期、康复期只是相对的,必须严格管好自己的嘴,不可过食或滥饮!
五、硒教授关键说
“胃以喜为补”是清代杏林巨匠叶天士传世名言,体现着中医学的哲理和养生观。
“胃以喜为补”以通俗方式,提出了选择食物标准。告诉人们,选择食物应从自身状况出发,应适合自己的口味。
“胃以喜为补”强调的是饮食要从实际出发,顺其自然,不能强求;
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不能过量;身体里不需要的,不喜欢的,就不要硬吃;
饮食“度”的把握,“胃以喜为补”之“喜”,是一种需要,一种态度,一种情绪。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无节制过量食用,过量了,过度了,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就会酿成大祸。
所以,即使“喜为补”,也得适可而止。如果吃过了头,就会事与愿违,甚至遗憾终身。
曹老师请你记住:如果在抗癌的过程中,你感觉孤单,感觉无助,感觉绝望,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你都可以找我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