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明星0006:确诊癌症后,他多活了13年!
有效抗癌找硒教授,你好,我是曹三玲。每天写一篇文章,分享我对癌症康复的研究和经验,这是第1910篇文章,希望对你的康复有帮助。
确诊癌症后,他已经活过了13年
2008年1月,铁路职工马崇义在一次检查中,发现患上“癌中之王”肝癌,当时只有38岁。
面对突如其来的癌症,他第一反应是害怕,忍不住想:父母的养老怎么办?家庭怎么办?
他最担心的是孩子,当时女儿才上四年级,一想到孩子,作为男子汉的他都忍不住想流泪。
躺在病床上,虽然难以接受癌症就出现在他身上,但由于此前他患有乙肝,确诊肝癌,一定程度上是他预料之内的事情,只不过没想到这么早就到来了。
可是,不管如何,还是要想办法去应对,要不然家里人怎么办?
在医院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医生手上,完善所有的检查,医生首选是手术的方案。
但由于他的血型特殊,是熊猫血,没法选择复发率低的开腹手术,只能采用射频和介入。
在住院期间,他变得容易感伤,有时看着楼下停车场管理员守着院子12小时无所事事,内心都是很羡慕。
他说:“虽然管理员生活很无聊,但拥有我所没有的健康”。
健康在失去之后,才感叹健康是多么的重要,相信这是每个人最大的感悟。
住院治疗,他停止了工作,没有了收入的来源,家中全靠作为护士的妻子操劳。
妻子要上班,又要照顾家里的癌症病人,还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妻子的失落感和压力无处可说。
逐渐地,妻子脾气变差、难以入眠,工作上没法和同事配合。
最后,他的妻子确诊患了抑郁症,无法继续在一线工作,后来通过申请,调任到非一线岗位。
病中的马崇义,除了在治疗时,其它时间都是他反过来照顾妻子。
除了接送孩子上学、还鼓励妻子,减轻她的压力,妻子后来慢慢恢复。
在治疗期间,他认识了一位同样患肝癌的患者,这位患者术后8年复发,是北京癌症康复会的成员。
在他的推荐下,出院后,马崇义去了康复会。第一次和会员见面,一聊就是2个小时。
他说:康复者们都是过来人,有的是20多年的癌友,有的胃癌患者甚至胃全切了,很了解康复者注意事项,教会了他很多正确治疗和康复技巧。
例如:康复者需要运动、但又不能过度运动。如何知道是否运动过量?
康复者们教了一个技巧:上午出去运动,回来吃个饭、打个盹后,如果还想干点别的,能洗个菜、遛个弯等,就说明没累着,运动量没超标。
通过参加康复会的活动,他觉得,康复会是一个提供精神寄托和支持的小环境。
其他患者看到他还年轻,有很多事情无法放下,常对他进行开导,让他能调整心态。
病友说:既然得了病,就别抱着痊愈的希望,而应该准备好会复发,心态上也要认怂,要接受生活节奏不能再如正常人一般。
直到2010年,他才慢慢将心态调整好,能够坦然的面对自己的病,主动的调动家里的氛围,不能让家人因为他生病而改变。
与癌友的交流中,他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苦难,都得经历忍受的过程、熬过一段时间,独自坚持再坚持。
而他在康复会中,与这些康复者们一起,有他们的陪伴使得这种坚持显得不那么难以度过。
他除了主动参与康复会的活动,2013年起,他还开始做小组长,带领一些康复小组,负责在微信群里通知活动、交流和分享健康知识。
身体恢复得好一些后,他申请回单位工作,领导为他调换了一个较为轻松的岗位,并给予困难补助。
为此,他很感激单位的领导,在他困境的时候能够给他这样的帮助与支持。
如今,13年过去了,前前后后他一共做了11次的治疗。
目前,他一边上班,有空的时候就参加康复会的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癌友不要害怕,而是要活在当下的每一天。
他说:我现在活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有能力帮助别人就去帮助别人,怎么开心就怎么过,活好每一天!
硒教授曹三玲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