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24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每天分享一点知识,希望对你的康复有帮助。
面对癌症,很多的患者内心非常的惧怕,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要忍受着巨大的折磨。
有的患者承受不住身心的折磨而过早的离开,但是却有些患者,把苦难当成财富。
这位患者,患癌后不仅跑遍了全国,还在七大洲、四大洋40多个国家,都留下了足迹。
他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一、从鬼门关那里走回来
他是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许国安,1996年6月,42岁的他被诊出患食道癌中期,施行了当时的胸科最大手术。
为了顺利完成手术,切除了第三根、第四根右肋骨,原本以为经历这么多“改造”手术能顺利完成。
没想到,在手术过程中大出血,他在鬼门关门口绕了一圈,挺过来。
术后第11天,他腹部约20公分的长切口裂开,为了让伤口尽快痊愈,在未施行麻醉的情况下直接缝合。
之后连续高烧27天,在39°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医院的医生通知他出院,一切听天由命。
他回忆道:“医生说,你能不能活,就看你高烧能不能退下来了,就看你的命运了。
但是像你这样能够活下来的话,你也只能在家休息,外面去不了,也不能走路。说的好听一点,就是在家里面安度晚年。”
在一切听天由命的状况下,他又一次挺过来了。
二、把苦难变为财富
由于是食道癌中期,手术之后,他经历了3次化疗和26次放疗。
由于身体的缘故,如果吃东西时稍不注意,食物就会堵在食管吻合口,连水都无法咽下去,他的进食速度只有健康人的五分之一。
由于手术致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稍不注意胃中的食物和胆汁就会返流,呛入肺气管和口腔。
他睡觉的枕头会比一般人高出很多,这样头部的高度超过胸腔,睡觉只能右侧卧睡,这样能减少返流的机率。
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他当时也想过放弃,可是最后这个念头被打消。
他说:“自己身旁有人的时候,对当下的治疗情况,以及对未来都想得比较开。
但是,一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脑海里每一种想法“斗争”都很激烈,压力真的挺大的。
我总在想,自己还这么年轻,家里面小孩还小,自己这辈子也没做什么亏心事,那个时候觉得老天对我特别不公平。
但是,我常想,人生要经历的苦难有很多种,如果每一种都逆来顺受的话,那自己岂不是会一蹶不振?
所以,我要把这种“不公平”变为一种“财富”,这也是我常常教育孩子说的,苦难就是财富。”
凭着这样坚定的信念,经过四个多月的治疗,他取得了胜利,但也留下了后遗症。
他的体重从160斤减到98斤,康复至今也不到110斤,视力也变得模糊,身高萎缩4厘米。
他一开始,没有办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对于他来说打击很大。
自从他感觉身体状态恢复得好一些后,就扶着墙,或者是家人搀着我,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一开始可以走20米。
后来是50米,再后来能走到100米、1000米,身体的状态也是这样一点点找回来的。
为了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很多事情他都要从头再来一遍,比如视力模糊,体能受损,他一一的克服。
为了让自己更加的顽强,他找一些癌症患者克服病魔的案例来看,如罗荣桓、陈丕显等名人,从这些名人中他找到了信心。
他想着,与其在室内小心翼翼地度日,不如直面病情,彻底地挣脱开癌症的心理桎梏。
最后他决定,用一种普通人难以置信,也难以尝试的方式抗癌。
三、独特的抗癌经验
1、面对现实
首先,确诊后要面对现实,正视你的病情并采取积极的态度,不是消极得抵触接受一切检查和治疗。
因为肿瘤患者有1/3的人是自己吓自己,心态上还是要面对现实,并保持乐观。
其次,治疗要多询问医生,而患者需要多考虑一些并发症、治疗效果、后果等。
这些不要等着医生、家人帮你决策,作为患者你也要想到,你也要对自己生命负责。
2、找到兴趣爱好
他说:肿瘤患者只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一直坚持下去。
不管是唱歌也好、种花也好,把对疾病的注意力放在别的地方,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尽量让自己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对面每一次遇到的困难。
他对摄影极其热爱,2007年,他从单位退居二线,每逢假期,他就出去旅行、拍照。
他先是去了海南,一路游玩,发现自己除了吃饭吞咽困难外,似乎与常人没什么区别。
他加大了出行的强度,继而走了一趟云南,途中一边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觉得可以,就又去九寨沟、黄龙,还重走了当年红军的长征路。
旅行、拍照不能满足他,于是他尝试开始探险。
3、独特的抗癌方式——探险
他在昆仑山腹地越野,拍羊时引来了狼,他靠着敏捷,关上车窗,逃过一劫;
在黄河的尽头鄂陵湖,一个人开着轿车,却轮胎漏气,本想换胎,却遭二狼围车。
他凭着冷静、耐心与勇气,将狼吓跑,并幸运的遇到一辆卡车,换好了胎,捡回了命。
这些都是他遇到的危险,但他的勇气、机敏、智慧使他逃脱危难。
旅行与探险途中,他用相机记录所见到的美的事物。
他最初拍摄风光,在甘肃张掖的彩色丘陵、青海可可西里无人区等,都留下了美轮美奂的照片。
到2013年,他转为难度倍增的野生动物拍摄。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流传下来,给后人以启迪。
2014年,他退休了,有了更多时间出行。国内几乎跑遍了,他便把目光转向国外,先后去了南美、非洲等地。
他在去南极的游轮上拍下了虎鲸,在亚马逊河的源头探险时救上掉进水中的小树懒。
他在拍摄野生动物的过程中,更热爱这些大自然的生灵。
2017年6月,他乘坐双反应堆核动力破冰船前往北极,此番旅行中,有4天时间,他只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船外等北极熊的出现。
2018年10月,他登陆澳大利亚以北的新几内亚岛,背着50多公斤重的行李,拄着长木杖,跟着队伍,行走在原始森林里,目的是去拍摄传说中的“天堂鸟”。
经过20余天的艰苦拍摄,他终有所获,共拍到了9种‘天堂鸟’。
12月8日,在台州和合公园举办的“2018中国(台州)摄影双年展”上,许国安的作品《抗癌路上拍摄的极乐鸟》让许多市民感受到新奇。
他们惊叹于“天堂鸟”美丽的同时,也对他顽强不屈的斗志敬佩不已。
他说:“通过探险和摄影,我不断超越自我极限,我也想通过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普通人能做到的事,癌症病人一样能做到。”
他说:有生之年,为拍出更好的作品,会继续行走下去。
硒教授关键说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超越自我,在许国安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曹老师请你记住:如果在抗癌的过程中,你感觉孤单,感觉无助,感觉绝望,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你都可以找我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