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三玲:成功抗癌15年,她抗癌经验是这句话
有效抗癌找硒教授,你好,我是曹三玲。每天写一篇文章,分享我对癌症康复的研究和经验,这是第927篇文章,希望对你的康复有帮助。
一、往不好的方向去想
一位肺癌的患者给我信息:老师,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跟你联系了。
现在情绪上又出现不太好,身体上有点不太舒服,习惯性就往不好的方向去想。
曾经树立的那些目标,又开始动摇,怀疑,觉得自己不可能实现的。
老师,你说我应该怎么办?
给她指导后,让她自我调整,她说:非常感谢老师,与你聊完之后,总是可以带给我力量和希望。
二、为什么容易摇摆、怀疑呢?
1、自信心不足
在抗癌的过程中,家人可能忙工作或者其他的事情,家里很多时候就自己一个人,感觉到信心不足,没有力量。
内心里面总是觉得癌症很可怕,可能会随时的吞噬自己。
2、容易受他人影响
当身体上出现一点不适的时候,就觉得是不是复发了或者是转移了,内心里面就开始恐惧。
当看到或听到一些别人不好的信息,很习惯的就会往自己的身上去联想:我会不会也是这样子呢?
别人那么有钱,没能治好,别人看上去那么坚强,都撑不过,自己肯定也不行。
3、不会奖励自己
当自己通过努力,身体的一些症状得到缓解,不会给自己奖励,关注的更多是身体的不适。
关注负面的信息,只会让内心充满恐惧,对身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压制,让身体越来越糟糕。
其实,你脑海里的每一个念头,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会做出相应的生理反应。
你想要身体变好,获得康复,你只需要改变你的念头,用积极代替消极,用坚定去代替摇摆,经常的鼓励自己,
因为,每一次的自我肯定都能让身体注入能量,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激活免疫系统而促进身体的恢复。
三、谨记自己的目标,让她成功抗癌15年
她叫张琴(化名),在浙江老家教了一辈子的书,大女儿已经成家,小女儿也有自己的工作,她跟老伴两个人一起生活。
刚退休的那几年很不习惯,平时忙碌惯了,一下子清闲下来,感觉无所适从。
还好两人的感情不错,相处融洽,每天吃完饭后,她就跟老伴到学校的球场上溜达几圈。
好不容易适应了这样的生活,20004年,68岁的她在一次体检当中,被诊断为:肺癌。
她如许多患者一样,从怀疑结果出错,到不明白:为什么是我?
可是,不管如何震惊,还是得面对现实,她就找到主治医生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手术吧,我知道是长了肿块,割掉不就好了吗?
可是医生跟她说:现在不适宜手术,要先做化疗,等肿块缩小点再做手术。
于是,她开始化疗,熬过了痛苦的化疗之后,开始进行了手术。
手术结束之后,她说:做完手术我就后悔了,因为手术后的恢复期疼痛让她体会到从所未有的痛苦。
可是,没有后悔药。几个月之后,左腿开始疼痛,再去复查,出现了转移。
接下来的三年里,化疗、放疗,从医院到家,再从家到医院,三年的时间就是在医院及家两点一线的生活。
手术、化疗让她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她只能给自己做心理的辅导。
“自己活的大半辈子,女儿不用操心了,没有谁愿意得这个病,既来之,则安之吧。”
后来,有靶向药,她就吃上了靶向药,病情相对得到的控制,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就是老伴。
可惜,在2011年,老伴不幸遭遇了车祸,头部受到严重的创伤。
抢救回来后,能认识人也可以说话,但不能跟以前一样,行动不便,生活需要照顾。
于是,这让她有了活得更久的渴望,她说:很害怕,怕自己先走了,留下他一个人,他怎么办?
于是照顾老伴的重担,基本落在她的身上,以前是老伴照顾她,现在是她要照顾老伴,一日三餐,洗澡,陪伴照顾。
就这样,从患癌到现在,一晃就过去了15年,在照顾老伴的过程中,她感觉特别的幸运,癌症复发转移没有再找上她,
她说:我真正幸运的是拥有积极的心态,从一开始就摆脱了癌症患者的身份。
在患病之后,没有什么比得上家人的关怀,有些事情也没必要放在心上。
她总结自己的抗癌经验就是:我没把自己当做一个癌症患者。
四、康复说
癌症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所以你学会把这个标签忘记。
这个结果,是可以随着你思维的转变,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你不妨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又给自己树立另一个目标,实现目标后给自己奖励,你会发现自己也很厉害。
你要相信:世界上有一个人能获得抗癌的成功,就说明你也可以!
请你记住:癌细胞是你体内的细胞,你才是它的主人,今天它淘气了,不听话,你不能放任它不管。
你是主人,你负责着体内亿万的细胞,难道你还怕那淘气的癌细胞?你可以把淘气的癌细胞管好的,所以相信自己!加油!
如果在抗癌的过程中,你感觉孤单,感觉无助,感觉绝望,你都可以找硒教授聊一聊。
健康在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希望你树立信心,走出“癌”魔的阴霾,走向阳光!
如果对你有用,欢迎关注及分享!